以前一直以为共晶相是固相,今天看文章发现里面把共晶相算在液相里面
就是这篇文章
个人认为,升温时共晶相应该算在液相里面;降温时共晶相应该算在固相里面。
补充:我们知道,所谓晶体,就是原子、原子团、分子、分子团做有规则、周期性排列形成的物质,晶体Zui大的特点是长程有序,而能够结晶出共晶的特定液态成分难道也是长程有序吗?既然液态已经是“晶体”,还有结晶一说吗?也就是无所谓结晶不结晶了。
楼主,你看的是半固态文章,你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半固态。
半固态金属成形是指处于液固两相区间,此时金属状态(或金属浆料)为“高熔点的固相颗粒悬浮于低熔点共晶相的液相之间”,控制半固态温度和保温时间,达到所需的液相率和固相颗粒大小后,进行加工成形,此时因为高压加工(压铸、挤压铸造)或高速冷却,使得固相颗粒的形态变化很小,没有长大或长成枝晶,仍然保留着液固相区间时的球形状,而液固相区间时的低熔点液态发生共晶反应生成很细小很细小的共晶相,或者仍然保持着液态金属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形态(但这种现象比较少);然后在金相腐蚀时候,因为冷却到室温的半固态坯料,共晶相很细小很细小,晶界占了70%以上,所以低倍时OM表征为黑色,而基体成分的固相颗粒合金元素较少,且相对共晶相耐腐蚀,OM表征为白色。因此一般论文里都把半固态坯料金相组织的黑色区域称之为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