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都是经过正常淬火回火后的H13钢材料再经过再次的回火的组织,第一张为再次的600℃一次回火,第二张为再次的600℃四次回火,后者的硬度要比前者下降较多,请问,从组织上来看,两个图片里面的组织有什么区别?造成这种硬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里面都有什么组织呢?还有,第二张图片的晶界出的黑色物质是网状碳化物吗,这种物质和硬度的下降有关系么?本人是金相小白,请多多指教~
求H13钢的金相老师帮帮忙啊!!!!
两个都是经过正常淬火回火后的H13钢材料再经过再次的回火的组织,第一张为再次的600℃一次回火,第二张为再次的600℃四次回火,后者的硬度要比前者下降较多,请问,从组织上来看,两个图片里面的组织有什么区别?造成这种硬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里面都有什么组织呢?还有,第二张图片的晶界出的黑色物质是网状碳化物吗,这种物质和硬度的下降有关系么?本人是金相小白,请多多指教~

两者都应该是回火索氏体组织加上一些析出的二次碳化物。后者比前者硬度低很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前些次回火析出的弥散碳化物发生了融并和生长,导致材料内部弥散强化的效果大打折扣了。
您好 您所说的弥散碳化物融并生长应该通过什么实验手法观察出来呢?从这个简单的光镜能看的出来吗?黑色网状物和弥散碳化物是一个东西嘛?谢谢
这个我猜测除了进行高倍数的扫描电镜观察SEM以外,还可能要用到比较麻烦的透射显微术TEM方法。
倍数应该拍的再高点
我学校的光镜就只能照这么大倍数了。。。500倍的
刘春鹏123
回火处理就是是淬火后的马氏体中碳化物析出转化为Fe3C,从而使马氏体的硬度和淬火应力下降,觉得回火次数越多则碳化物析出就越多,则硬度就应该越低
所以需要做SEM,XRD或者TEM。 你做的实验都是传统实验,没什么新的东西感觉。
如果是毕业设计就随便玩玩好了。
那请问第二张图里面的沿晶界的黑色东西是网状碳化物么?
请问这个黑色的网状物是什么呢?只是腐蚀出的晶界还是网状碳化物聚集呢?